此帐号已被封,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。
文章于 2023年2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被微信屏蔽
价格由供求决定,供求不变价格不变。价格又调节供求,使得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。价格上升,需求量减少,供给量增加;价格下降,需求量增加,供给量减少,供求就实现了平衡。这是供求原理。原理简单,可是要应用好就不是那么简单了。高手和低手的区别就在运用上。
宋朝时,江浙一带有位知州,名叫赵抃。这位老先生深谙供求原理。宋朝熙宁中期,江浙一带出现旱灾、蝗灾,粮食歉收,饿死了很多人。别的地方的知州张贴布告,不允许涨价。遇到灾害了怎么还能涨价呢,这不是奸商吗?必须予以打击。然而我们江浙地区的这位老祖宗赵抃先生,他张榜告示,谁家有米,把家里的米拿出来卖啊,可以加点价。
图为赵抃
问题来了,哪个地方饿死的人多?结果是,只有赵抃管理的江浙地区没有饿死人,其他地方大面积地死人。
原因何在呢?原因在于,表面上,因为米价高人们买不起米,所以饿死人,实际是因为米少才饿死人的。
不妨把问题推到极致。地球上只有1斤大米,不要钱白吃,会不会饿死人?会的。真实的情况是,饿死人和米价高本身都是供给少的结果。
解决的办法,是增加大米的供给。那么如何才能增加大米的供给?允许涨价啊!价涨高了,大家就会把家里的米拿出来卖,就会从别的地方运米来卖,米的供给就会增多,供给一多,价格自然就下来了。
涨价是降价的有效手段。涨价增加供给,供给增加,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。
所以冯梦龙在《智囊》中评价到:“大凡物多则贱,少则贵。不求贱而求多,真晓人也。”什么意思?就是我们的赵抃老先生,他不关心价格,只关心米的多少,他把注意力、工作重心放在增加米的供给上,真是一个明白人呐。
再说一遍,允许涨价才是降价的有效手段,你越是限制涨价,它偏偏就不降。这就是市场的逻辑。当然,这里说的不是恶意涨价,而是根据市场规则合理的价格上涨。
二战后德国几乎被夷为平地,物资奇缺,价格飞涨。当时包括美国、英国在内,大家的思路都是:物资不够就管制,似乎只有管制才可能把稀缺的物资尽可能均匀的分配。但是当时的德国领导人艾哈德先生不相信这一套。他相信的是市场经济。在刚刚货币改制后的十多天内,他就向全国宣布:就在几个小时以前,我在自己的办公室里,把管制经济的几百条法案,全部扔到废纸篓里了。一个自由经济时代来临了,从此大家都自由的进行交换吧。
图为艾哈德
这套做法在当时看来够“离经叛道”了。即使是战胜国英国和法国,经济管制也要到好几年之后才取消。即使是来自市场经济国家的美国人,都觉得看不下去。当时美国占领军一个上校军官,跑去跟艾哈德讲,现在东西、物质都不够用,你怎么能放松管制呢?
艾哈德怎么说呢?他说上校先生,我要纠正你一个词,我可不是放松管制,我是彻底放弃管制。德国经济只能有一盏信号灯,那就是坚挺的货币。只要大家都相信这个钱,你放心,德国人民一定会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,“玩命”地挣钱,德国经济就有希望。不信你就等着看。
那么,等到什么了呢?第一阶段当然是物价飞涨。自7月7日做了这个讲话,到了1948年的冬天,光鸡蛋的价格就涨了一倍。整个1949年物价都在上涨。原来物价是用行政命令强行压制着的,放开后当然要涨了。因为物价上涨太快,1949年在德国的鲁尔区还爆发了工人大罢工。工人们打出来杀气腾腾的标语“吊死艾哈德”。但是,艾哈德不为所动。
当然他也不是什么都不干。不是说物资少吗,那好,把进口关税降下来,让国外的物资涌进来,这不就可以了吗?但是当时很多反对,一方面喊一定要恢复管制,要照顾民生,另一方面又喊,不能降低关税,一定要保护民族工业。然而艾哈德根本不管,就坚持自己的做法,而且许诺,一旦挺过了1949年的冬天,日子一定会好起来,物价一定会降下来。
果然,很快物价稳定了,到1950年的时候,德国经济进入起飞阶段,从此一飞冲天。
你看,发展经济其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相信市场经济、依赖市场经济,就能发展经济。
其他
谢作诗:允许涨价才能有效降价
文:谢作诗
来源:原文首发于《深圳特区报》,转自公众号「经济文萃」
△谢作诗的经济学课(微观)
给你系统的经济学思维和训练
给你一套独特而又直达事物本质的看世界的方法
-版权声明-
图文仅供思考与交流,感谢作者原创,如涉版权请联系小编处理。(联系、交流、合作请加编者微信:ding0001)